央廣網財經12月22日消息(記者賈國強)到江西省高安市采訪,兩組數據引起記者的關注。一組數據,今年1至9月,高安實現財政收入22.63億元,同比增長25.3%,列全省第12位,比去年同期前移3位;
另一組數據,同樣是1至9月,全市稅收占財政收入比重達85.8%,比上年提升2.1個百分點,分別比全省和宜春市高出5.8和3.12個百分點。
探討兩組數據背后的內涵,市委書記聶智勝言簡意賅:“這是高安致力打造‘質量引領’型縣域經濟的結果。這些年,我們始終堅持一個理念:發展經濟,既要總量,也要質量。就像一個人,有塊頭,體格健壯,才能說健康,否則就可能是虛胖,中看不中用。”
下鄉鎮、進園區、入企業……細細琢磨兩天采訪所見所聞,高安打造“質量引領”型經濟,不就是科學發展的積極探索,發展升級的生動實踐嗎?
定位:差異化明晰各鎮發展重點 避免盲目和無序競爭
在田南鎮,參觀1.5萬畝連片農業開發,記者真正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的魅力。
這個由浙江海亮集團投資20億元打造的現代農業基地,分富硒蔬菜、生態水果、生態牛肉養殖及富硒優質稻四大板塊,品位高,科技含量高。一個蔬菜大棚,投資就達50萬元,除了有遮陽棚、保暖蓋外,還配有水簾空調,可隨時調節氣溫和濕度。整個大棚白茫茫一片,整齊劃一,場面十分壯觀。田南鎮黨委書記盛恒告訴記者,這里的蔬菜,全部銷往上海,價格是同類產品的3至4倍。基地建成后,年銷售收入將達20億元,全鎮農民從中人均增收1500元,是真正的強鎮富民產業。
盛恒也給我們講述了曾經的尷尬。田南地處深山,環境優美。過去由于定位不準,閑著青山綠水不利用,盲目招商引資發展工業。沒有區位優勢,基礎設施又不完善,結果商沒招好,大好的生態卻遭受破壞,得不償失。
高安的決策者清醒地看到了定位不準盲目發展的弊端。一些鄉鎮本來生態農業是優勢,可偏偏跟風搞工業,引進一些淘汰企業,結果環境污染了,經濟還是沒上去;有的鄉鎮地處城郊,卻沒有把自己融入中心城區統籌考慮,結果隨著城市的擴張,工業園企業只能搬遷……
“打造質量引領型經濟,首先要正視差距,直面問題;高點定位,轉型升級;狠抓落實,借勢突破。通過差異化分類,明確各自發展重點,從而避免單純追求GDP而盲目發展、無序競爭,拓寬發展升級路徑。”交流兩天的所見所聞,聶智勝這樣告訴記者。
升級:依托大項目改造傳統產業 培育新興產業集群
2014年,高安招商引資“雙喜臨門”:先后引進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清潔工業能源項目,以及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貨運物流汽車產業園項目。
一年引進兩家央企,高安歷史上前所未有,也實現了該市央企引進零的突破。
這兩個項目的引進,對高安兩大傳統支柱產業——陶瓷、汽運,將產生深遠而重大的影響。投資30億元的清潔工業能源項目,為基地內陶瓷企業集中供氣,從而解決其污染問題,破解產業發展瓶頸;而投資達50億元的貨運物流汽車產業園項目,集汽車銷售、維修保養、物流倉儲等于一體,將推動高安從汽運大市向物流大市轉變。
“轉型升級,現在各地都在探索。如何轉,怎么升?在實踐中,我們堅持兩點,一是層次、起點要高,有高科技含量,這是質量引領的前提;二是不撒胡椒面,懂得取舍,舍得把最優質資源讓給最優秀企業,實現資源效益的最大化。”和記者交流轉型升級話題,市長袁和庚談了他的體會。
目前,高安陶瓷、汽運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正在加快。先后完成186條陶瓷生產線窯爐尾氣脫硫除塵設施建設,引進愛和陶、綠島科技等企業,實現陶瓷廢料循環利用,產品也由主打建筑陶瓷向日用、藝術陶瓷、包裝及創意設計轉變;汽運產業信息化程度穩步提高,全市營運貨車保有量2.1萬輛,營運范圍輻射至除港、澳、臺和西藏以外的全國各地。
高安轉型升級,打造“質量引領”型經濟的另一大手筆,是培育光電等新興產業,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走進光電產業龍頭企業——江西奧其斯公司,現代企業的高端大氣一覽無余。18萬平方米的車間寬敞干凈,現代化設備一字排開,兩個車間直長竟達450米。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,自去年底投產以來,工廠一直滿負荷生產,訂單已安排到明年年底。現在企業邊生產邊擴建,2016年,企業銷售額將達25億元,五年內突破200億元。